芥末堆芥末堆

為什么說基礎教育內(nèi)卷,和奧運會競爭其實是一樣的?

作者:靠譜的阿星 發(fā)布時間:

為什么說基礎教育內(nèi)卷,和奧運會競爭其實是一樣的?

作者:靠譜的阿星 發(fā)布時間:

摘要:奧運會就像中國孩子們的高考。

7c0722982fbb16b21e8a629fc5d2f4cd.jpg

高考就是中國孩子的奧運會,奧運會里蘊含教育改革正確路徑

一、先講三個奧運故事

當蘇炳添以9秒83成績在半決賽小組第一沖進百米飛人決賽時,他已經(jīng)成為了代表全亞洲的希望。決賽的氛圍拉滿,當裁判發(fā)令槍響起,出現(xiàn)了一名運動員搶跑插曲,所有人提到嗓子的心都松了一口氣,又趕緊專注看比賽。我注意到蘇炳添坐在起跑器上稍作了平復,他曾經(jīng)說過,不能讓搶跑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比賽一定要有成績,起跑的時候速度發(fā)揮顯然不是他最佳競技狀態(tài),在后半場的時候,解說員喊道“把速度加起來”“加起來”“加起來”。

作為觀眾我們太渴望再現(xiàn)半決賽那樣的黃種人一馬當先的景象,讓壟斷百米跑道黑人追趕的奇跡了,以至于我們忽略,蘇炳添是百人飛人大戰(zhàn)之中唯一年齡超過30歲的高齡運動員,其實決賽之中蘇炳添跑出的9.98排名第六,也算是其職業(yè)生涯之中的好成績了。是的,我們太渴望出現(xiàn)奇跡,盡管蘇神用最好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新的亞洲紀錄。

59fda892508b1a5e0210be69bd391084.jpg

如果算本屆奧運會中國選手誰是MVP,獲得“雙金雙銀”的中國游泳隊“勞模”運動員張雨霏應該可以當選,人們紛紛稱贊她是新晉“國民女神”。其實我留意到,在張雨霏在獲得第一塊銀牌是在女子100米蝶泳,本來張雨霏是預算、半決賽小組第一和奪冠熱門,而在決賽之中加拿大選手瑪姬·麥克尼爾僅僅以極其微弱優(yōu)勢反超獲得金牌,很快媒體就把焦點關注在這名有著“中國棄嬰”故事背景的運動員身上;而直到張雨霏后續(xù)在多項上發(fā)力,我們才看到其實張雨霏無疑是實力更為均衡,當她把200米蝶泳金牌戴給崔登榮教練時候,崔導很是欣慰。

隨后記者報道崔教練的幕后執(zhí)教故事,他總是密切關注國際上對手,并且善于用物理和數(shù)學方式去計算游泳什么時候換哪個姿勢用,用什么的微小動作能夠帶來速度上的優(yōu)勢,還要充當張雨霏的心理緩壓導師。記者收集張雨霏媽媽為什么這么優(yōu)秀,答案是張雨霏喜歡游泳,并且首先感謝了崔教練。

97ee5be3ff9974a47cdf1a94fbab7a65.jpg

畫面再切回到,許昕和劉詩雯在男女混雙比賽之中不敵日本選手水谷隼和伊藤美誠,屈居銀牌;劉詩雯賽后流淚表示對不起大家,這個結果無法接受。而許昕表示,“在之前備戰(zhàn)之中,我們吃了很多苦,但是最終競技體育看的是結果,不管之前發(fā)生了什么,大家都會記住誰站在冠軍領獎臺?!?/p>

網(wǎng)友關注點逐漸從寬容安慰兩位乒乓球國手到關注到水谷隼吹球、伊藤美誠摸球臺裁判沒有罰分,并且兵乓球場館尺寸比規(guī)定縮小范圍等細節(jié)。直到在男子全能體操比賽之中,日本選手橋本大輝在跳馬環(huán)節(jié)明顯一只腳明顯出界情況下依然獲得了金牌,而肖若騰在完美發(fā)揮條件下卻屈居銀牌,引發(fā)了不僅僅是嘩然爭議,還有對于裁判評委對于規(guī)則尊重以及比賽本身的公平性質(zhì)疑。

a2b021c2955c945ac72cb7d6c279b090.jpg

第一個故事是關于運動員本身的奮發(fā)圖強、刻意練習,第二個故事是關于優(yōu)秀運動員背后的老師付出以及紀律要求;第三個故事關于賽場本身的規(guī)則和公平。這個其實都是與基礎教育有高度相似的。

二、奧運會就是中國孩子們的高考,孩子們就是知識學習的運動員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個比賽成績以及每一塊獎牌背后都有運動員幾乎整個青少年時間的付出和數(shù)年如一日的苦練,有時候與對手之間的比拼往往是在毫厘之間,沒有誰有絕對的把握不輸,他們背后也承載著一個運動員家庭以及培養(yǎng)單位的希望。

如果我們能用奧運視角來類比國內(nèi)基礎教育激烈競爭就能夠更加透徹了。

獲得金牌就相當于你的孩子、你的學生考進了清華北大。

獲得銀牌就相當于考進了非清北院校的985名校。

獲得銅牌就相當于高考考分考進了211院校。

能夠進決賽就相當于考進了一個普通本科院校;

打進預賽實際上相當于考上了??疲彩怯写髮W讀的。

高考就是考生的奧運,而絕大多數(shù)考生目標都是殺進決賽,至少上一個本科,而被當做種子選手培養(yǎng)他們的目標就是爭金奪銀的付出至少三年的辛苦封閉訓練。

比賽和考試一樣,有人勝利就必然有人失利。

在奧運會場上,小組賽就淘汰了,而還有更多的人運動員沒有機會進入奧運會,進入奧運會在我們這樣的體育大國來說本身是經(jīng)過各省省隊、國家隊層層篩選的。

我們可以把進入到國家隊的各個省隊運動員之間的比拼比作為“中考”,那我們就可以感受到競爭激烈程度,中考是并不亞于高考的。

一個孩子父母如果抱有對孩子在學習成績上“爭金奪銀”的渴望,就不可避免的去在進省隊國家隊這樣的中考大關之間就讓自己孩子在其他孩子在玩耍的時候勤學苦練;尤其是在跳水隊、體操隊等項目之中運動員低齡化現(xiàn)象很是普遍。

a092089e8f6732504c2e1cd684663006.jpg

每一行都很苦,學海就是苦海,“快樂教育”本身是和純粹興趣愛好混為一談,如果只保留所謂的對于基礎知識興趣,而不強調(diào)刻苦訓練,可能會泯然眾人,這本身就是專業(yè)和業(yè)余之間的區(qū)別??鞓酚柧毠倘豢梢耘紶柲玫姜勁?,但很難系統(tǒng)化輸出人才;就像牙買加黑人之所以比其他非洲地區(qū)有更多短跑人才那樣肯定來自于他比其他黑人聚集區(qū)域更為科學的訓練體系。

三、理性看待,整個K12階段家長學生為什么內(nèi)卷,這是競賽性所必然導致的

我們回歸到為什么訓練這么辛苦還要堅持這個問題上來間接回答為什么學習這么苦,中國家長還是要拼命讓孩子參加“學習式的軍備競賽”。

運動員之所以拼搏肯定是為國爭光,尤其是中國健兒,這一點毋庸置疑,而要讓集體榮譽感本身運動員持續(xù)驅(qū)動多年的付出,還是不夠的。答案是運動員本身也是一個被社會廣泛認可的成才道路,一個好的運動員本身能夠特招進入大學之中學習;進入省隊和國家隊能夠獲得一定的工資待遇解決生活壓力,能在國際大賽之中獲獎本身獎金、還有接廣告形象代言的收入,這些都是體育明星的機會。

只不過我國在體育明星IP運作上還處于起步階段,類似劉翔、林丹、孫楊這些天才運動員本身基本上沒有輸在賽場上,卻摔倒在公關上;這本身也印證了體育明星商業(yè)化還有巨大的潛力。講到這里,我們能否對蘇炳添、張雨霏、馬龍這些超級巨星商業(yè)價值的管理和開發(fā)需要具備更多的經(jīng)驗,做好了“出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天才種子選手涌現(xiàn)出來。

當然要看到,體育優(yōu)質(zhì)資源也是稀缺的,導致了運動員之間為了成績而拼搏也必然需要比對手加倍付出,盡管人們不再“唯金牌論”,但金銀銅依然對應著不同的媒體關注量和社會資源;競爭殘酷性導致了運動員本身不僅僅需要有對于專業(yè)項目的運動足夠的興趣,還需要保持長期的刻意訓練,相對穩(wěn)定的職業(yè)預期,這些是運動員內(nèi)驅(qū)力所在。

類比在中國基礎教育上,實際上教育資源也是稀缺的,目前我國尚沒有做到大學普及化。清北、985、211以及普通本科、??浦g每一檔差異都帶來學校環(huán)境、師資力量、同學氛圍、就業(yè)通道等方面都存在巨大、明顯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家長為了學生考分不得不提前介入孩子成長“打雞血”和“雞娃”’;尤其是本身考試帶來的榮譽對于一個年輕人本身自信心的培養(yǎng)、自身潛能的開發(fā)也有著不可估量影響。

而這種預期的反作用,加劇了現(xiàn)在基礎教育父母層面的競爭烈度。

從另外一方面看,即使沒有父母的焦慮和投入,下一代學生考分也會越來越高,內(nèi)卷愈發(fā)激烈,這是這種競賽性質(zhì)所決定的。

因為考試科目的考綱和教材是相對固定不變量,而學生本身就像奧運候選選手一樣要想拿獎牌就必須取法乎上,直接對標記錄做針對性的長期訓練和備戰(zhàn);就好像半個世紀前的10秒能夠拿獎牌,而現(xiàn)在跑進9.9也不一定能夠拿到牌一樣。

再比如,我前段時間到海淀黃莊充當神秘顧問考察多家培訓市場,我到某家K12培訓機構去做了登記,老師問我小孩讀幾年級,我隨便說了讀4年級,他又問我孩子考分怎么樣,我又隨便回答了“80多分吧”在我的認知里,80分屬于一個中上的優(yōu)秀成績了,沒想到那個咨詢?nèi)藛T跟我說,“這么差的成績!你們是怎么帶孩子的?”我借故有事準備撤,他拉住我說,“你還好意思走啊,就問你辛苦是為了什么?”搞得我有點懷疑人生。

這就是內(nèi)卷,現(xiàn)在孩子普遍智力、努力都在升級情況下,分數(shù)之間的區(qū)別相差無幾,在這種攀比競賽之下父母被迫進入到運動員一樣的陪跑階段。校外培訓機構只是催化劑,但并不是內(nèi)卷的決定因素。

四、奧運會蘊含了“雙減”的正確打開方式,以及我國基礎教育的出路

就拿蘇神參加的百米飛人大賽來說,雖然沒有拿到獎牌,但是9.83秒的記錄已經(jīng)突破了外界認為黃種人速度極限(9.85),其意義實際上相當于一個在三十年前一個山村里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按照上面的對比,無論其最終上的那個學校,能夠殺進決賽實際上已經(jīng)相當于考上了本科;相當于等于是一只腳邁進了國家包分配的大門(70年代至90年代的確有過一段時間是這樣),這屬于“破天荒”的第一例;而且他還是一個不是運動員體力最巔峰時候創(chuàng)造的好成績,其作用對于后來者和整個中國田徑的“勵志”和集體信心作用不言而喻,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一點蘇神比劉翔這樣的天才選手更具備可復制性。

這種可復制性來自于科學的訓練,即使在短跑體育這種拼體能的比賽之中,實際上也是講究刻意練習的。

7112b624cbe5d3f6cf77e28b08dd5f34.jpg

日復一日重復一個動作不斷做練習,像極了對著一個知識點反復刷題的中學生,這本身就是一個極為痛苦、枯燥的事情。

我們需要拷問的是,“減負”是減輕這種學習本身的負擔嗎?顯然不是。反觀中國很多大學正是由于嚴進寬出,導致很多本來是人才在大學由于自由散漫、失去目標而淪為廢材。

但是,如果減負的目標是減輕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負擔,那也必然會導致父母為了提升孩子在中考和高考之中的成績而請私教、補課,各種各樣的校外培訓機構由此巨大的剛需市場之下迅速壯碩生長。這條道路也證明雞娃成本高,補課教育成為最好的避孕藥。

目前“雙減”目標導向?qū)嶋H上已經(jīng)把目標轉(zhuǎn)化為減輕父母的負擔,也就是把服務從超長備戰(zhàn)周期、漫長的金錢投入等方面解放出來。最終把選拔的公平性釋放給孩子本身學習的專注力、刻苦度、訓練效率以及天賦等。

嚴格來說,在中國現(xiàn)有環(huán)境下,減輕學生的負擔很難,但是讓學生學習更好確實是有很多辦法的,最重要的是從學習方向和科學訓練開始突破起。

比如在孩子學習過程之中,教練實際上就相當于我們學習階段老師們作用的濃縮;教練相對于運動員來說實際上就跟我們很多老師一樣,也許不一定他去考試能夠考進清北,但是他們本身能夠通過科學訓練、針對學生薄弱項,以及通過對于歷年題型的研究規(guī)律等方法交給學生。老師之間的差異,以及請什么樣的老師就成為了競爭中差異化的因素。

fb4fd4696e9d4ddc84aa5e4b3fee84c2.jpg

看到張雨霏教練兩鬢白發(fā)看著弟子拿到了金牌,我們會不會想到哪些曾經(jīng)輔導學生考進名校老師的付出,也許他們本身是為了爭取集體的或者自己個人的榮譽,但他們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受到污名化的校外學科培訓機構,那些考進985甚至清北名校的學生是否會有對曾經(jīng)為自己1對1 補課的老師致謝感恩呢?這的確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整個基礎教育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會是以學校的應試教育為主,其他輔助教育工具為補充;素質(zhì)教育作為小眾適合個別有天賦的人。

關于素質(zhì)教育,很多人并沒有理順,好像素質(zhì)教育會因為雙減政策到來而大獲發(fā)展?甚至有素質(zhì)教育培訓機構主張進入應試加分范圍。

實際上,素質(zhì)教育就好像運動員的才藝或者顏值,本身是在獲得傲人成績之后的加分項,屬于錦上添花,就像劉翔唱歌再好聽,沒有雅典一戰(zhàn)沒有人會去欣賞劉翔的歌喉;張雨霏在沒有奪冠前也很美,但沒有奪得金牌就沒那么多人在乎他的美,因為中國并不缺顏值高或者唱歌好的人。

因此素質(zhì)教育本身并不存在與應試教育之間尋求平衡問題。

要提升基礎教育學習效果,實際上要找到彌補老師之間的訓練區(qū)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全國各科的有水平教出清北水平的老師組成一個教輔團,直接出一套權威的、標準化的教材,把科學的訓練方法、講課視頻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的形式公平的下發(fā)每一個學校、每一個學生,從而極大限度壓縮了培訓市場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的利潤空間,以及各個地區(qū)學生家長為了考知名高中而擠破頭的情況。

剩下來的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也將極大的促進我國基礎教育整體實力的提升。而素質(zhì)教育的因素實際上是在其大學之后、同等水平學生之間擁有不一樣的特長之后的比拼,本身不應該帶入到高考之中。

當整體基礎教育考生優(yōu)質(zhì)度提升之后,那種篩選出差生進入職業(yè)教育的模式實際上是對于我國巨大的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那就該進行大學擴招以及新建更多的大學以承接這種生源量。

奧運會存在的對于人類體能極限的提升,以及體育產(chǎn)業(yè)規(guī)模壯大都有帶頭作用,最終能夠反補大眾的體育和體質(zhì);我國的舉國體育實際上也證明是成為體育強國的成功模式,未來在田徑等項目上突破也猶未可知,因此我們也決不能自廢武功,要擺脫學生的苦,而讓什么廢除高考這樣的昏招有市場。

奧運作為運動員展示自己水平的最高舞臺,最重要的就是規(guī)則的公平性。缺乏了公平性,其含金量受到質(zhì)疑,整個模式就無法真正運轉(zhuǎn),更多有天賦的人、高水平專業(yè)就無法依靠刻苦訓練脫穎而出。高考其實也是如此。

0d300b01e36daf1995eddb856ec6626d.jpg

作為一種競賽而言,基礎教育最讓人怨聲載道絕不是家長或者負擔,而是規(guī)則或裁判的公平性。類似很多素質(zhì)教育加分就好像跑步運動員會唱歌可以加分一樣荒謬;類似很多明明考試就可以篩選人才,非要加入一些導師面試環(huán)節(jié),面試成績占在總成績40%,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滋生不公平甚至腐敗的巨大空間(個人覺得面試占10%已綽綽有余),這才是真正堵住寒門上升通道。

很多自主招生透明性本身受到質(zhì)疑,就好像某某少年成名早就可以降60分錄?。贿€有傳聞某985教師子女可以憑關系轉(zhuǎn)校;還有此前曝光的高考檔案冒名頂替等。這些規(guī)則實際上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旦曝光成為熱點都會讓當事人付出巨大代價,也從側面證明潛規(guī)則本身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難有容身之地。而"雙減"整頓教育培訓機構同時最重要的是要維護教育公平性,不能因為關停了校外教育機構而導致潛在的教育成本抬升,以及更大的教育不公平發(fā)生,這就得不償失了。

總之,奧運會模式本身就蘊含基礎教育改革的出路。中國人才涌現(xiàn)本身是一件好事,如何讓這些人才在高等教育做出成就則是大學要考慮的事情。

以上,就聊這么多!

(本文享聽傳媒創(chuàng)始人魏威亦有貢獻)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靠譜的阿星“(ID:qq1598145405),作者靠譜的阿星,《媒體化戰(zhàn)略》作者。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zhuǎn)載文章,原文:靠譜的阿星;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靠譜的阿星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為什么說基礎教育內(nèi)卷,和奧運會競爭其實是一樣的?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