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最近對于教育減負和教育公平性有很多討論,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分析過,只有通過改革現有的中考和高考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無效的應試教育(所謂“教育內卷”)和教育不公平(相關內容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過度補課的難題)。僅僅通過禁止某些學科的課堂和課外學習來減少負擔,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拿英語舉例子,如果僅僅是弱化英語教學,反而可能會加劇教育的不公平。目前在很多弱化英語教育的討論中,出現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觀點,有必要對此梳理和分析一下。
學英語有用嗎?
對于一般人來說,英語用得當然沒有數學或者漢語多。但并不能由此得出結論,就認為學習英語的邊際效應不如學習數學和漢語。比如對于一個小學剛畢業(yè)的普通學生來說,他掌握的數學和漢語,已經能夠勝任很多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要求,相比之下,他掌握的英語水平可能還沒有達到最基本的閱讀要求。比如跟數學教育進行對比,對于普通高中學生來說,英語學習還是在補充基礎,而數學已經在學習解析幾何和立體幾何,所以高中階段學習英語的邊際效應并不一定低于數學教育。其實對于大多數工作,高中階段的很多課程得到運用的機會可能都不多,但是包括英語、數學在內的這些課程,卻有可能作為未來某些高端職業(yè)的敲門磚。
另一個角度是,看看企業(yè)在招聘測試時考哪些學科,這直接反映用工單位的實際要求。事實上,企業(yè)招聘時很少測試漢語和數學,更多的是測試邏輯,還有不少企業(yè)對于某些崗位測試英語,其中包括學術研究型職位、管理崗位以及某些涉外服務業(yè),比如高檔酒店的服務人員。
未來中國最好的企業(yè),大多都是國際化的企業(yè),需要管理全球的團隊,如果英語基礎差,就可能失去很多晉升的機會。要知道在開國際會議時,只要有一兩個人不會中文,大家就可能會使用英文。這就能解釋,為什么企業(yè)在招聘某些崗位時會進行額外的英語測試。并非因為這些工作用英語的時候比數學和漢語多,而是因為大多數人的數學和漢語已經能夠勝任這些工作,但是很多人的英語平均水平可能真的還不夠用。還有一個證據支持英語的邊際效用可能不低于其他學科——非留學的成人英語教育的需求巨大且穩(wěn)步增長,可見即便脫離了高考和中考的指揮棒,依然有不少人認為英語學習有利于個人的未來。
機器翻譯的局限性
有人說未來可以用機器翻譯,不必學習英語。但是按照同樣的邏輯,學生們也不用背四則運算或者乘法口訣,因為電腦隨時會幫你算。但是在生活中,你要拿出計算器來操作會帶來很大的不方便。同樣的道理,同聲翻譯和機器翻譯工具也會有延遲和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英語和漢語的詞匯并非一一對應,有時一個英語單詞很難找到準確的中文,反之亦然。例如,幸福沒有準確的英文翻譯(Happiness對應是快樂,和幸福有微妙差異)。英文的旅行有Trip、Journey、Travel等好幾個詞,每個詞都有不同的含義。所以中英文翻譯必然會帶來一些不準確和不完整。相比之下,直接用英語可以避免各種不必要的誤解。
國家科研和文化的競爭力
有人說,只要少部分人會說英語就可以了,那么多人學英語沒有必要。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語已經成了全世界的通用語言。如果一個韓國人到中國旅游,很有可能我們需要用英文來交流。中國人雖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也只是占了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十幾。就好像國家曾經長期致力于推廣普通話,目的是降低國內人民群眾在相互交流過程中的障礙。那么,當中國需要進一步與世界進行交流時,學好英語,同樣是降低障礙的最有效途徑。
未來的世界,是科技競爭的世界,創(chuàng)新也是全球化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閉門造車。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有些最新術語都還沒有對應的中文翻譯,所以就必須打好英文基礎。文化和軟實力的競爭更需要英文。剛才已提到,中英文之間并沒有完全對應的精準機器翻譯,如果要做一個全球化的游戲,或者拍一個全球的電影,都需要理解世界的語言。
圖片來源:unsplash
社會整體的英語水平是國家重要的競爭力之一,中國要讓更多的人到中國來旅游、學習和交流,那么中國的全民英語水平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美國當下不友好的態(tài)度下,中國人更需要和更多國家的人交朋友。但是交朋友用什么語言呢,大多數時候還是用英語,用機器翻譯畢竟隔了一層。
普及英語在世界科技文化競爭中的好處,也從英語母語國家的優(yōu)勢略見一斑。雖然說日本的經濟規(guī)模和科技實力僅次于美國,強于英國和加拿大等英語國家,但是這些英語國家卻比日本更能夠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擁有更多的國際化公司和機構,并且擁有國際知名的學術機構,這些優(yōu)勢和他們的母語是英語大有關系。
母語并非英語但非常重視英語的國家,還有新加坡、荷蘭、瑞士、德國和很多北歐國家等等,他們的經濟國際化程度和競爭力也相對較高。印度雖然經濟總體落后中國很多,卻也能培養(yǎng)出現全球的頂尖學者和管理人才,這和印度的英語普及率很有關系。
有人說,我們可以讓全世界的人來學漢語。這當然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只有當中國經濟占據世界絕對優(yōu)勢才有可能實現。中國的人口雖然占世界的百分之十幾,但還是遠遠少于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人口,尤其總人口很快會被官方語言是英語的印度超越。而且中國的新出生人口正在快速下降,已經不到世界的百分之十,這會增加漢語取代英語成為世界語言的難度。
當然,漢語是非常優(yōu)美和有詩意的語言,作為中國人,都應該為此感到幸運和自豪,未來也肯定會有更多的外國人,尤其是那些母語是英語的學生,基于商業(yè)或者文化的考慮來學習漢語。但對于絕大多數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來說,恐怕還是會首先學英語,這樣他們很難有精力再學第三門語言。所以在可預見的將來,漢語很難取代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地位。
培養(yǎng)頂尖人才和公平性并不矛盾
也許還有人會說,以上提到的需要用英文的場景只涉及到高端人才。但是人才的出現有很多隨機因素,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不知道哪些小孩會成為頂尖人才,所以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普及英語教育,擴大未來頂尖人才的池子。如果只讓一小部分孩子有潛力可以成為科研和文化的創(chuàng)新人才,那么我們可用的創(chuàng)新人才的池子就會小很多,導致我們選拔的尖子水平也會弱很多。
弱化學校的英語教育也會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如果在學校里得不到高質量的英語教育,那么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高質量的英語教育,比如富裕家庭的父母本來就可能有較好的英語水平,可以讓小孩出國旅游,或者參加國外的夏令營等。而普通家庭的孩子,盡管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很優(yōu)秀,但是沒有財力和機會去補英語的短板,未來在競爭頂尖創(chuàng)新和管理崗位上處于劣勢。這對于減少貧富差距和提高社會流動性都是不利的。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有人說,學英語可以等要用了再學也不遲。但這是違反教育學規(guī)律的,語言越早學越好,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學習語言是事半功倍的。實際上,如果有更多孩子從小學習英語,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交流環(huán)境,那么孩子們從小就掌握第二語言并不那么難。反過來說,如果大多數孩子一開始就輕視英語基礎,等到成年之后在工作中必須使用英語的時候,再開始學習恐怕就會困難很多。
有人說,因為學習英語太難了,或者成本太高了,需要很好的老師和語言環(huán)境,所以普通群體的孩子就是競爭不過富家子弟。但是這不是要弱化英語教育的理由,因為英語是有用的,弱化或者少考英語,在學校里可能達到了短暫的“貌似”公平狀態(tài),但是一旦到了社會上,就讓這些普通家庭的學生直接處于職業(yè)生涯競爭的劣勢,而那時再學要比青少年時困難得多,反而加劇了社會的不公平。需要指出的是,我并不認為必須中考和高考一定要考英文,實際上我認為應該取消現有的中考和高考,大學教育應該普及和去名牌化,我要反對的是弱化英語教育。
要弱化英語教育的關鍵理由之一是,過去英語教育成本太大,只有精英階層才能負擔得起。因為英語教育不像數學,聰明的窮孩子自學就可以了,而好的英語教育需要好的老師和語言環(huán)境。但是這個瓶頸正在被最新的人工智能和AI技術所突破。一些領先的英語教育公司如新東方,VIPKID等正在做這些嘗試,例如可以通過網絡讓所有學生上最好的公開課,網絡機器人可以模擬人和學生場景對話等等??上У氖牵@些嘗試也許會隨著整個民間教育行業(yè)的衰退而終止。
總結:基礎教育中的英語教育具有比較高的個人和社會邊際效應,還沒有達到內卷很嚴重的程度。尤其是未來中國要成為全球的科技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領導者,需要培養(yǎng)更多的國際化人才,如果人人都有基礎的英語水平,那樣優(yōu)秀人才的池子就會大很多。反之如果只有富裕家庭可以獲得很好的英語教育,反而會減少普通家庭的孩子成為頂尖人才的機會。現在英語教育的高成本問題,可以通過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得到很好解決,這樣就可以普及高質量的基礎的英語教育,提升英語教育的效率和公平性。在英語教育上,提質增效和公平性不是矛盾的而是互相促進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繞梁說”(ID:rlsdaily),作者梁建章。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