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傳統(tǒng)有效學習的在線應用(一)關于“有趣心理”的研究

作者:蝦子摸象 歐陽驍 發(fā)布時間:

傳統(tǒng)有效學習的在線應用(一)關于“有趣心理”的研究

作者:蝦子摸象 歐陽驍 發(fā)布時間:

摘要:為什么人會產(chǎn)生求知欲?

【芥末堆注】本篇是專題“傳統(tǒng)有效學習的在線應用”系列的第一篇,詳細介紹關于“有趣心理”的研究,后續(xù)還將持續(xù)推出近40篇主題技術貼。是一批國內在線教育圈罕見的基于學習底層邏輯研發(fā)團隊的研究成果,干貨多多,千萬不要錯過。

我曾經(jīng)和我的老同事溝通過一個問題: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最大不同是什么?他是一位有著10年一線教學經(jīng)驗的數(shù)學老師,并且在10年教齡以上,他和我們一起在“在線教育”這條路上也共事過5年。

經(jīng)過深入溝通之后,我們最后一致認為,線上和線下教育方式的核心區(qū)別在于:教學過程的動機調節(jié)過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完全不同的。簡單來說,就是:在線下時,如果學生走神,老師可以吼一嗓子“某某同學,請注意聽講?!?,這個時候,大部分情況下,學生都會乖乖地正襟危坐聽講。

所以,當我和歐陽決定寫一系列“關于在線教育的探索經(jīng)驗集”時,我們想:與動機有關的話題,始終應該是放在較前的部分來探討的。因為它們是至關重要的。但我們不打算再重新討論“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這一話題,因為在“多圖雄文:深談在線教育的內容邏輯”這篇文章中已經(jīng)提到過了。而在下一篇的文章中,我們則會介紹一些與動機有關的傳統(tǒng)心理學知識。稱其為“傳統(tǒng)”的,僅僅是因為它們被發(fā)現(xiàn)的較早,而不是因為它們已經(jīng)完全過時。

在本文中,我們希望能認真地討論一下“有趣”的相關心理現(xiàn)象。顯然它們不是“動機”,但是它們與“內在動機”是有直接關系的,只要是與“內在動機”有關的,我們都認為應該認真討論它們。

說到這里,我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認為“有趣的經(jīng)歷”,可是每當我們把這些經(jīng)歷匯總進行描述,并整理成冊時,則會覺得“好像又不那么有趣了”。

在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探索與思考之后,終于我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門道,與大家分享其中奧秘。

一組對比實驗

我們先來分析一組現(xiàn)象,通過這些現(xiàn)象,我們便能捕捉到一些蛛絲馬跡,進而搞明白背后的知識。

第一組現(xiàn)象:請針對以下2個問題組,憑第一印象,對A和B兩個選項,比較其“有趣程度”?是A>B,還是A<b。

A、酒精致癌         VS.  B、每日攝入多少酒精可能致癌?

A、漱口水有害人體健康嗎?  VS.  B、漱口水為什么有害人體健康?

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大部分情況下,大部分被試都認為有趣程度是:A<b。兩組測試結果是一樣的。于是我的問題來了: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目前,大部分在線教育的公司都沒有關注過這些內容細節(jié)。當然,也不一定真的要做到這樣的程度。如果你不是真的要“追求極致”的話(即:做到雷軍說的“互聯(lián)網(wǎng)七字決”)。但是即使我們降低幾個“程度級別要求”,我想其中的“knowhow”對于大部分團隊而言,它們都是有意義的知識。所以,作為技術貼,我們認為應該給出有關的解釋。

實驗的心理學解釋

心理學研究認為:隨著大腦理性思維的發(fā)展,人們開始學習“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價值判斷”,這是一種人性,也許我們不一定察覺它們,但它們確實非常重要。因此,當我們推送給學習對象的學習材料時,必須挑選學習者覺得有意義的材料。而,值得注意的是,“意義的獲得”是一種“感知”,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這樣組句“我覺得這有意義”一樣?!拔矣X得”,意味著它首先不僅僅是“理性推理出來的”的,而應該是“基于理性,而又易于感知的”。這就意味著,通?!霸骄唧w、越貼近生活、越能幫助到人們,就越容易被人體驗到。”

上面的選項中,所有表述,越是具體化的、貼近生活的,就越容易被感知。

例如,酒精一題。B選項,就比A選項具體化。因為它關心我們每天的行為,而不是抽象的“酒精致癌”。漱口水一題,亦是如此。A選項是一個疑問句,B選項則已經(jīng)做出了有利于我們的價值判斷。

因此,我們總結出一條與有趣有關的經(jīng)驗:“滿足切身相關的信息:對個體有意義?!蹦軒怼坝腥じ小?。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比較以下標題,來檢驗一下我們的經(jīng)驗總結是否有效。當然,你還會發(fā)現(xiàn)“個性化”的元素始終還是存在的?!?,“有趣”對于每個人而言,是不同的。

例如,第一組:以下哪些標題對你來說,顯得“有趣”?

植物會吃人么?

受精卵的蜜月旅行

達爾文這一偉大的科學家,在一開始也是虔誠的唯心主義者。

胎兒的營養(yǎng)來自哪里?

非必需氨基酸是人體“可要可不要”的嗎?

病毒有哪些特征?

看阿凡達中的克隆生物

如果土壤中沒有“蚯蚓”會怎樣?

例如,第二組:以下哪些標題對你來說,顯得“有趣”?

中國存在會吃人的植物嗎?

受精卵的蜜月旅行是一個月嗎?

達爾文這一偉大的科學家,一開始也是虔誠的唯心主義者,你知道嗎?

胎兒的營養(yǎng)來自羊水?還是母親的血液?

一點“非必需氨基酸”都不攝入,會生病嗎?

病毒都是壞的嗎?

電影《阿凡達》中涉及了哪些克隆技術?

蚯蚓長的“難看”,它是我們的朋友么?——長相丑陋的大功臣。

通過比較,相信你一定有了自己新的認知了。那么,關于“有趣”的經(jīng)驗是否就只有上述一條呢?根據(jù)前人的研究,我們的總結,我們認為主要是有三個方面。后來有心理學家發(fā)明了一種系統(tǒng)化使用動機的方法Arcs,這個我們后續(xù)會專門介紹它。不過我想稍作說明的是,Arcs實際上是將動機分為四個方面。其中一個方面與“自我”有關,我覺得它算是“滿足切身相關的信息:對個體有意義?!边@條經(jīng)驗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分支。因此,原理層面我依然認為主要是三個方向。剩下的兩個方面,一個是“滿足探求真理的需求:驚訝、認知失衡類”;另一個是“滿足良好的情緒體驗而形成的習慣:愛好?!?/p>

下面有一篇小文,是以前寫的總結貼,詳述了上述的三個方面,我就不重復發(fā)明輪子了,直接轉述于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是什么使得人們產(chǎn)生“求知欲”、“興趣”?

1、  滿足探求真理的需求:驚訝、認知失衡類

  • 如果土壤中沒有“蚯蚓”會怎樣?

  • 中國存在會吃人的植物嗎?

【機理】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天生就存在著適應環(huán)境、理解環(huán)境的心理機能,這種機能包括“同化”和“順應”。當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景時,如果原有的知識或觀念可以理解“它”,那么這個過程就叫“同化”。

如果原有的認知結構無法理解“它”,人的認知就會出現(xiàn)“失衡”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奇怪”、“驚奇”(如:第一次發(fā)現(xiàn)沒有尾巴的壁虎;第一次聽說蚯蚓切成兩段依然可以存活。)為了使得認知達到“平衡”狀態(tài),人就開始“學習”這樣的概念和觀念,以便能修正原有的認知結構,這一過程叫“順應”。

人“認識的發(fā)展”都是在一次一次的“失衡——平衡”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它的結果是讓人們從“???為什么會這樣?”到“哦,我明白了”。

2、  滿足切身相關的信息:對個體有意義。

  •  “乙醇”與“化妝品”之間的關系。

  • 每天攝入多少克“鋁”將導致老年癡呆癥。

  • 今天學的知識與高考和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目的性。)

【機理】

隨著大腦理性思維的發(fā)展,人們開始學習“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價值判斷”。因此,當我們推送給學習對象的學習材料時,必須是學習者覺得有意義的材料。而值得注意的是,“意義的獲取”是一種“感知”,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這樣組句“我覺得這有意義”一樣。“我覺得”,意味著它首先不是“理性推理出來的”的,而應該是“易于感知的”。這就意味著,通?!霸骄唧w、越貼近生活、越能幫助到人們,就越容易被人體驗到。”

【對比如下例子】

  •  攝入鋁對身體健康不利。

  • 用鋁鍋炒菜對身體健康不利。

  • 人體每公斤體重每天允許攝入的鋁不能超過1毫克。

3、  滿足良好的情緒體驗而形成的習慣:愛好。

  • 與愛好羽毛球的同學討論“林丹”。

  • 與愛好籃球的同學討論“姚明”。

【機理】

心理學家認為:當興趣不是指向認識的對象,而是指向某種活動時,這種動機叫愛好。為什么人會有愛好呢?答案是:“人所愛好的活動”總能帶來 “良好情緒體驗”。換言之,愛好是“長期持續(xù)的良好情緒體驗強化而來的”,這一原理被人們用來培養(yǎng)興趣。舉例來說,一個愛打籃球的同學,往往是因為再球場上奔跑投籃時,總是能伴隨著良好的情感體驗。無論這種情感是來自運動本身的“成就感”或者“成長感”。又或者是旁邊總是有一些女生的尖叫帶來的“其他積極體驗”。

最后,在上述的小文里,值得額外注意的是標題:“是什么使得人們產(chǎn)生‘求知欲’、‘興趣’?”我有意使用“求知欲”和“興趣”兩個詞。因為它們與人們學習的天性有關。但是,經(jīng)過十幾年教育體系的摧殘之后,絕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的“求知欲”和“興趣”。這真的是教育的悲劇。不過我想它們會繼續(xù)存在很長時間。除非我們設法改變它們。

而所有的秘密,全部就在“有趣心理”規(guī)律中。只不過,現(xiàn)在我們需要的是在產(chǎn)品過程中應用它們了。在接下來兩篇講動機的文章里,一篇我會介紹關于動機研究的所有心理學流派,幫助大家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另一篇則會介紹Arcs,它們是可以直接用于產(chǎn)品設計的哦。

小結

末了,為了讓大家印象深刻,我想引用兩句非常有智慧的名言或者民諺,來說明一些特別的意義。一句是“哲學源于驚訝”;另一句是“哲學本意愛智慧”。哲學在希臘語中的源意就是“愛智慧”。智慧不同于知識: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而當我們對上述兩句做等價代換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愛智慧源于驚訝”。這可以算是培養(yǎng)“求知欲”和“興趣”的方法論了!同樣的,我們還可以得到一個有用的推論:如果無法培養(yǎng)驚訝的情緒,那么,人們終將不在“愛智慧”!而所有“填鴨式教學”(一種不重視教學法的教學法),干的正是這件事——令人不再“愛智慧”。

本系列專題文章預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田螺匯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jīng)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傳統(tǒng)有效學習的在線應用(一)關于“有趣心理”的研究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