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 教師 標簽的文章
點擊查看更多 教師 相關文章-
【兩會來了】政協委員高小玫:3歲以下托育應納入公共服務體系
聚焦短板,解決問題。
-
鄉(xiāng)村代課教師潘平忠:“扶貧首先要扶教育”
高中畢業(yè)后回村代課,已堅守28年;作為教學點如今唯一的老師,身兼多職堪稱“全能”。
-
北京市高校教師將實行聘期制,企業(yè)掛職可參與教師評定
教師聘用告別終身制。
-
教育部有多努力?一文讀懂中國教育2018年“成績單”
超大班額基本消除
-
俞敏洪不是新東方的瓶頸,“選擇困難癥”才是
教輔平臺,不能做圈錢的“保健品”。
-
青島10大措施促進民辦教育發(fā)展,禁對已批準跨區(qū)域招生設限
青島民辦教育將迎來“春天”?
-
教育部:今年將修訂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辦法、考試大綱
圍繞教師建設,教育部召開發(fā)布會
-
拆解高品質學校建設的三對矛盾
主科與副科、教學與行政、干部與群眾之間的矛盾。
-
儲朝暉:許多學校變好了,教育內涵卻變淡了
教育的效率并未完全增高,甚至在一些學生身上出現負成長。
-
【芥末片場】當老師成為“獨裁領袖”,當學生成為“烏合之眾”
“它還沒有走開,你一不小心它就會回來?!?/p>
-
李鎮(zhèn)西:老師的假期不能被“缺斤短兩”,否則放假就成了放“假”
老師有寒暑假是因為學生有寒暑假。
-
從五個維度理解學習共同體原則下的PBL
學習方式變革包括了兩個關切:學生如何學、如何發(fā)展;教師如何教、如何發(fā)展。
-
2018中國教育改進報告:教育系統內部嚴厲與懶政并存!新高考存在系統性缺陷
讓各方教育當事人有更大的獲得感。
-
千萬教師爭3000名額?八成教師認為職稱制度沒有積極作用
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是否能真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仍頗受爭議。
-
芬蘭職前教師教育質量保障制度研究
芬蘭的職前教師教育階段有哪些措施來保障高質量的師資?
-
不想被時代拋棄的老師們,還能做些什么?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一個真正的團隊意味著什么。
-
教育+技術難以有效整合?老師們可能需要一種新的技術培訓方法
學校已經在技術上進行了投資,現在他們需要投資于教師的培訓,使教師與技術密切的融合。
-
“雙一流”中的課程建設:來自上海紐約大學的啟示
高質量的課程是科研與教學的交匯點,沒有一流的課程,“雙一流”就不可能實現
-
【懶人周末】DaDa獲2.55億美元D輪融資;培訓機構整改完成率達98.93%
芥末堆帶你快速瀏覽本周熱點政策、資本事件。
-
教育部長陳寶生:2019年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將出臺專門政策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給學生減負,今天我要強調,教師也需要減負?!?/p>